7月的新能源市场,令人诧异。
平常的感知是“金九银十”,而七、八月,恰恰因为天气炎热,用户难进店,厂家少产车。所以,7月很少会带来好消息。
但是,这两天,从各家新能源车企发出的喜报来看,7月销量,多数给出了灿烂的答卷。
大概有两个非常鲜明的趋势:1、蔚来、小鹏等备受争议的新势力们,靠着“新一轮爆款”走回了正道;2、传统车企的新品牌们,有不少已经找到了提高销量的“方法论”,锚定插混,即是其一。
“显眼包”之一就是银河L7,他们的成绩发得有点晚,我们发销量文章当天,没来得及将其囊括其中。
但第二天看到成绩,相当感慨,银河L7居然不声不响地把销量做到了“破万”,而且是上市第二个月就达到了该高度。
我们回过头复盘,银河L7大概会成为一个参考样板,给市场带来的有效经验是:1、插混市场仍然藏有大量机会;2、产品定价很重要;3、传统车企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产品品质,再比如销售渠道。
今年的汽车市场,如果要找出一个“关键词”,我觉得是“插混”。
以销量论英雄,在新能源市场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带油箱”的新能源车才卖得好。所以,很多纯电产品,忙不迭推出了带发动机的增程产品。
有人说,里程焦虑是被放大的,我非常赞成。但有一点,也必须指出来,在更广袤的中国市场,尤其是补能基建还不发达的地方,论人们对新能源的接纳度,插混终究要大于纯电。
而且,插混首先要抢的,并不是纯电市场,而是燃油车市场。
前几年,插混的增长势头为什么没那么快?因为那个时候,插混还陷在一个“定位陷阱”里。
市场上的插混产品,通常都比相同车型的燃油版“贵”。而且,是否省油,与电池是否馈电有很大的关系。另外,电池普遍也不大,纯电续航相当有限。
直到新一轮插混技术更新而至,产品成本大幅降低,而且确实省油了。消费者“用脚投票”,相同的价格,能上更省油的插混车型,为什么要拒绝呢?
尤其在合资、自主的品牌鸿沟逐渐消弭的当下,消费者更明白了,一边是合资的燃油车,另一边的自主的插混车,国家免购置税,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有牌照福利,选谁更佳,不言而喻。
势能就是这样被推动的。
插混转换了不少燃油车的购买需求,而且,助力了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的销量超越。
尤其是,趁着合资品牌还没反应过来,诸多自主品牌已经将新一轮插混技术快速上马。
所以,今年的“关键词”,必然要给插混留着。
即使踩中风口,但在相当内卷的汽车市场,产品要冒尖,能不能切准用户需求很重要。
用户需求,用最接地气的话来讲,就是“用户到底在意什么?”
第一条很简单,就是价格。在上市之前,行业里对银河L7的预测,认为会超过20万元,但最终落定价格,其实是13.87万-17.37万元。
购车门槛拉低,在刚刚经历了“价格战”洗礼的汽车市场,显得很是务实。
循着这个价格带,银河L7也就进入了用户群体最大的15万级紧凑SUV市场。
正如上文分析,插混车型要想发挥自己的“长板”,就务必不要让价格成为自己的“短板”。
要和同级别的燃油车们彻底混在一起,“价格带”彻底绞杀在一块,插混自然就冒尖了。
有了第一条,这个仗,也才打了一半。
银河L7还要思考,“我和同级别的插混车型比,需要锐化的差异点是什么?”
答案是:安全。
关注吉利银河的朋友应该会有印象,他们最近在天津的中汽中心搞了一次“大拆车”。
银河L7完全被拆解分散,让大家看到内部安全结构的设计,以及用材用料的选择。
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动力电池防撞梁,从底盘处才能看到,一旦托底,这个防撞梁会优先“挡一刀”,避免电池受到过大的撞击。
而模拟真实的托底实验,他们也做了。一个柱子,直接划过底盘电池,结果证明也是安全的。
还有诸多车身卸力结构,甚至包括隔音棉、备胎处的蜂窝纸板,都被很细致地拆出来做分析。
感觉就一个,用料挺实,安全可信。
当然,可以想见,将来会有更多的同级产品来“卷”安全,差异化还能不能持续锐化?以及,还有怎样的差异化可以继续放大?
这个问题,仍需要继续思考。
很多车企都在推新品牌,或者新系列。
新的,总是被寄予了很多希望,因为“新的”再成长,等于是放空自己,更容易吸纳新的经验进来。做新品牌,就是希望它成为“拳头”,砸碎旧有的锁链羁绊。
但回过头想,新的品牌,也是脆弱和茫然的,更需要在旧有的锁链羁绊中,寻找到更有力的支撑。
更直白一点讲,传统车企有传统车企的优势,比如,它的产品品质、产能护航,以及销售渠道的快速铺开。
吉利银河L7,在销量上快速“破万”。有一点,做的很好,它的很多动作都很快,这明显是吉利集团在背后做支撑。
“愿意跑起来,也能够跑起来。”
我们之前就看到一组数据:5月31日,吉利银河L7上市,仅上市几天后,全国225家门店即同时开业;随后,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门店再增189家。
传统车企的优势,一定要发挥出来。
比如,产能问题,造车新势力们总在这个方面“踩坑”,传统车企是不是可以更快地跳出产能泥坑?
再比如,上面提到的渠道扩张问题,造车新势力可能还在遵循城市展厅直营的方式,传统车企是不是可以更多元一些,凭借之前积累的渠道渗透能力,去更大的天地,快速打开局面?
功夫之精,在于快。
其实,好产品也容易凉。要趁着上市热度最盛的那一拨,快攻快打,在销量上“冒尖”,后面就会有更多的用户主动选择。
而一旦错过“热度红利”,最可能的结局是,被后续也不错的“竞品”掩盖掉。
写在最后
银河这个名字,最开始听到的时候,挺奇怪的,为什么会选定银河?
后来翻了翻古诗词,也就释怀了。银河,曾在古人的笔触中,寄予了那么多美好的愿景。
“夜阑清露泻银河,洗出芙蓉半朵”。银河系列,是吉利一次新的开始,目前的成绩,也是不错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