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尽管这句话相传是牛顿用来嘲讽胡克(史上第一次成功观察细胞的人)的,但它也揭示了一个朴素的事实——站在巨人的肩膀确实更容易成功。
放眼汽车领域,能够称得上巨人的,有“燃油车之王”之称的大众汽车当仁不让。那么在电动智能化时代,在中国市场,这位巨人将如何站在曾经的丰功伟绩上继续奔跑,引领汽车行业的发展呢?
11月17日,在2023广州国际车展上,车讯与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作了一场深度对话。听听他将如何推进燃油车之王向电动智能车之王转变。
1 油电并重,两条腿奔跑这两年的汽车行业,似乎不喊一句“燃油车的末日就要到了”,就成了保守派,就跟不上时代。
然而,事实或许并没有口号喊得那么夸张。仅在中国,燃油车市场目前约有1400万辆的规模,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仅在35%左右。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快,但以此断言燃油车的末日就要到了,未免有些武断。
“从整体数量上来看,燃油车的占比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需要保持领先地位,拓宽市场份额,并发掘新用户。”孟侠说,大众集团和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有着明确的共识,即继续巩固燃油车的市场地位,同时发力电动车。
孟侠坦言,尽管这两年中国市场带来了不少挑战,但大众汽车在燃油车市场中仍位居第一,市场份额达15%,领先第二名不小的距离,表现十分出色。在孟侠看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对于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很高,但其它一些城市仍存在着巨大的燃油车需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也印证了孟侠的观点。今年9月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达到134.2万辆,环比实现了增长,达到11.4%,这一数据甚至与2021年的130万辆相比也增加了3%。
当然,孟侠口中的燃油车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燃油车,而是随着时代一起进化,尤其是要被智能化加持。孟侠说,智能网联汽车非常重要,燃油车也可以实现这一点。比如大众和大疆正围绕燃油车技术开展合作;与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合作。集团计划将相关技术应用在不同驱动类型的车型上,使包括燃油车在内的产品阵容更具吸引力,全方位实现智能网联。集团有28款燃油车型,在未来几年,仍会对其进行优化。明年,大众汽车会在途观L、探岳等多款燃油车型上应用新的智能网联科技。
除了智能化领域,在电动化领域大众汽车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纯电动车市场的挑战的确更大,我们的策略是保证在市场中不断发声并占据一席之地,然后力争提升销量。”ID系列的热销很好地贯彻了孟侠的话。据悉,ID.纯电系列自推出以来,共上市了三款车。ID.3在今年持续热销,7月现金订单13000辆,此后每个月新增1000左右。如今,ID系列的月销量已经把不少新势力都甩在身后了。孟侠还透露,ID.家族阵容将不断壮大,大众会在现有基础上推出更多车型,例如亮相广州车展的ID.7 VIZZION就将在年底正式上市。
大众预测,至203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2800万至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比可能会达到近70%。为了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大众汽车施行“油电并重”的策略。
事实上,大众集团在推进电动化的志向可能比外界预计的更加远大。在今年4月初的电动百人会上,孟侠曾表示,在2023至2027年间,集团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投入超过1800亿欧元。到2024年,集团将与中国的合资企业伙伴共同在电动出行领域投资150亿欧元。2030年底前,大众汽车集团将完成绝大部分中国车型的电动化。
2 “在中国,为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中国市场,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中国是新能源汽车的策源地和主战场,这从上海及广州车展的热闹就可见一斑。如今,不管在欧洲还是美国,消费者不再那么热衷车展,办展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在中国,车展却相当火爆,新品牌、新车型不断涌现,竞争惨烈。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是大众汽车最重要的单一市场。事实上,中国市场贡献了大众汽车集团约30%的业务,而大众汽车品牌则是50%。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大众不得不更加重视中国市场。
对此,大众集团喊出的口号是“在中国,为中国”。1984年上汽大众成立的时候,中国汽车业还很薄弱,大众并不需要依靠中国汽车产业进行创新和反哺,它只需要将成熟的产品和产业链投放到中国市场,便可创造可观的营收和利润。
然而,时代已经变了,中国市场成了新技术、新产品的角斗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残酷的淘汰赛。
孟侠说,当前市场发展非常之快,技术更迭比以往都更加迅猛,这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他坦承,过去三年,中国的出行生态和汽车产业迎来飞跃,呈现出与全球其它国家不同的发展路径、技术和特征。“这时候,不管是在软件还是其它方面,我们就不能纯粹用舶来的方式把技术引入中国。”基于此,大众正在以更合适的方式、更快的速度将最新的科技导入到产品中。
正是在“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指导下,大众不断推进各项本土研发。比如在安徽成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各项新平台、新技术和新功能都会由其负责研发;CARIAD和地平线成立的合资公司已开始相关研发工作;与中科创达的合作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与小鹏汽车的合作也在顺利推进。
孟侠透露,明年大众安徽的新车型将在中国上市,会配备最新的本土化科技,还会出口到欧洲。2026年,大众和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的两款新车会亮相,这些车型会应用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等新技术。车讯获悉,中国科技公司最新研制出来的技术会同步在大众汽车的其它车型上落地,同时也会把大众汽车的基因融入进去。
谈及当前大热的插混和增程车型,孟侠认为目前在中国,混动与补贴政策密切相关。企业必须抓住机会,根据中国市场的偏好加快推出插电混动产品。他表示,以往大众的开发周期略长,但是现在通过与合资伙伴的合作,正在加快推出插电混动产品,并向纯电车型转型。车讯从上汽大众获悉,未来的PHEV产品,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其中中方会承担75%的工作。
既然中国的技术和产品如此具有竞争力,那以后是否会考虑用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其它国家?对此,孟侠表示,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一直是大众汽车重要的全球供应链枢纽。大众汽车大量使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未来仍然会继续如此。他透露,集团会评估为中国研发和生产的车型是不是能够向海外出口,但现在并没有很明确的战略和时间表。
对于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遭受的反补贴调查问题,孟侠称大众汽车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有着全球化的供应链。业务模式的关键在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因此他们支持自由贸易,而且不应该仅关注是否有补贴。大众汽车会先立足中国,建立良好的市场业务关系,同时也会坚定地支持全球化格局下的自由贸易。
3 后记:进化的大众从1937年成立至今,大众已经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其在中国市场也即将迎来40岁生日。几天后的11月27日将达到第2700万辆车的下线和用户的交付,现在的拥车用户至少有1500万。
有人说,随着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大幕拉起,庞大的燃油车产业和用户是大众转身的包袱,但在孟侠看来,这恰恰也是大众最宝贵的资产,说明大众的产品深得人心。此外,大众在燃油车领域的成功也可以反哺电动车的发展。大众转型电动化,恰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奔跑。不仅站的更高,跑得也会更远。
最重要的是,大众一直都在进化。在某种程度上,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部分合资车企,已经跨越了合资与自主之间的界限。德系品牌的历史、技术底蕴,与面向中国市场不断优化的产品研发和本土化服务正在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正如孟侠所说,大众的体内有“两颗心脏”同时跳动,一颗是“德国心脏”,一颗是“中国心脏”。只有当两个心脏都强健协调的跳动时,大众才更有力量。
如果说,如今的中国自主品牌早已不是四十年前的吴下阿蒙,那今天大众在中国的合资车企显然也当被刮目相看。而它们共同作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不断进步的力量,理应都有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