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年前,小米集团官宣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以来,从大规模组建汽车人才团队,到小米汽车销售总部、研发总部落户北京,再到供应链方面,不断与多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小米官宣“造车”以来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能在行业引发热议。
或许,正如雷军所言,小米造车“首战即决战”。即便外界猜疑不断,但雷军却并未急于表实力,小米首款车型也因高级别的保密而显得尤为神秘。
直到10天前,伴随着小米首款车型亮相工信部申报,这层神秘面纱才得以被揭开。
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了最新一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小米SU7两款版本在列。
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上市。这意味着,已经获得准生证的小米汽车,正按照原始的规划节奏,将在2024年和我们正式见面。
目前,虽然产品仍然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但围绕小米SU7的定价,市场却率先炸开了锅!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由于小米在手机业务和智能家居电器业务上拥有较高的性价比,颇受年轻消费群体喜爱。基于雷军“交个朋友”的定价惯性,市面上有一部分消费群体纷纷猜测小米SU7将从大众化的主流消费区间做起。
而此前雷军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小米第一辆车一定是那个时候的尖端水平”,还有其誓言“All in”为小米汽车而战的决心,都引发了业界对于小米汽车品牌定位高端的猜想。
加之近段时间,行业关于小米SU7定价或30万左右起步的猜想四起,小米SU7的定价争议不断引发热议。
车还未上市,舆论争议却不休。这波舆论争议的背后,再去讨论究竟是小米SU7动了别人的奶酪,还是大众消费者的惯性思维所致已没有意义。
目前,摆在小米面前的问题是,小米SU7定价多少才算是合理?
从过去的布局,重新认识小米汽车
有一点值得关注,小米汽车的定价标准,绝不能以小米集团其他业务板块的定价逻辑作为参考。
毕竟,小米汽车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板块。
依托于小米集团多年来打造的米家生态,从智能化的角度来看,小米汽车本质上仍然是小米集团打造智能互联生态中的关键一环。
基于小米SU7“C级生态科技轿车”的定位,以及小米SU7“首战”就锁定在高端车与豪华车居多的C级轿车市场,还是“科技轿车”定位中“科技”二字的分量,都足以证明:小米SU7无疑承担着小米品牌高端化的重要使命!
因此,小米汽车对于雷军及小米集团而言,绝不是过去被实践了的小米商业逻辑,在智能汽车领域简单的复制与粘贴。
否则,有着雄厚资金实力的小米,大可以像华为和魅族,依托于现有生态资产直接走上跨界造车的捷径,而不是全力投入,亲自下场造车。
立项两年多时间以来,小米在研发以及产业链布局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
据小米集团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小米自动驾驶项目第一期研发投入为33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在汽车业务上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亿元、14亿元、17亿元,也就是说,截至今年三季度,小米汽车在研发上累计已经投入了约75亿元。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研发和生产完全从零开始的新势力车企,在发展前期都避免不了“烧钱”。
作为新势力造车阵营里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蔚来汽车过去五年多的时间,累计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300亿元。
估算平均每年的研发投入作为对比,可以发现:小米汽车的研发投入仍然走到了新势力车企的前列。
作为参考,目前蔚来汽车定价普遍在30-50万区间,理想汽车的定价则在30万级以上,小鹏汽车的主销车型也来到了25万级左右。
基于这些新势力的成本和产品最终的产品定价不难猜测,小米首款轿车——小米SU7也极有可能入局即锁定中高端市场。
除了研发投入,此前第三季度财报发布时,小米还透露了一组数据,截止9月底,小米汽车的研发人员已经达到了3000人左右。
此前,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自动驾驶将采用全栈自研,目前已经进入测试阶段,目标是2024年进入汽车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基于此我们可以判定,小米的人才团队结构中,围绕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的人才或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样一来,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下半场,智能化的标签也决定了小米的高起点和高端化的品牌定位。
权衡各方面的投入成本和人力成本,加之目前小米汽车已经确定的智能化产品关键标签,我们可以肯定:“性价比”或许是小米的标签,但绝非是小米SU7的标签。
跳出舆论看小米SU7,30万定价猜测并非虚高
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如果小米汽车能够延续雷军“交个朋友”的定价策略,这当然是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
毕竟相比于大部分新势力车企而言,小米SU7的背后不仅有着“人车家”闭环生态加持,在智能汽车同质化加剧的当下,小米SU7极有可能在产品上带来“耳目一新”的全新智能科技体验。
而今,车市价格战频发,在竞争越发混乱的当下,消费市场对于稳定可靠的品牌也重新有了新的衡量标准。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消费市场关于小米SU7更亲民的定价呼声。
当然,在价格战的推动下,今年以来,多款高端纯电动轿车在一定程度上调低了自己的门槛,但如果跳出舆论,从目前小米SU7曝光的各项参数和产品性能素质来看,关于小米SU7定价30万级的猜测其实并非虚高。
作为一款中大型科技轿车,小米SU7在车身尺寸上分别达到了4997/1963/1455mm,轴距达到了3米。
这一尺寸规格内的纯电动轿车,诸如智界S7、阿维塔12、岚图追光、奔驰EQE等车型的起步价基本都在25万级以上。
纵使比亚迪汉、哪吒S、昊铂GT等C级车型也有25万以内的版本选择,但在车身尺寸的对比上,3米的轴距也或让小米SU7在“得房率”上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对比大部分25-35万区间的中大型轿车,在车身高度方面,小米SU7的车身高度仅为1455mm,这一参数规格和售价70万级别的Model S以及保时捷Taycan十分接近。
把车身高度做低的好处,就在于能通过低重心的车身结构设计,带来更稳定的操控体验。
而小米SU7面对的用户市场,家用需求仍然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考虑到把车身重心降低后,整车内部空间尤其是头部空间的舒适性,我们不妨猜测:为了在提升操控稳定性的同时,还能不牺牲头部空间,小米SU7很有可能会采用超薄的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
众所周知,在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的搭载下,整车不仅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车身底盘的刚性都将有所提升,一体化技术还能减少车身结构件和电池包之间连接的零件,简化生产步骤,提高整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整车的生产制造成本。
最关键的是,从目前业内曝光的白车身细节来看,小米SU7似乎还采用了一体化的压铸技术。
从长期角度来看,一体化压铸技术同样能有效提高整车的轻量化,降低成本。通过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及一体化压铸,小米SU7在同样的电池容量规格基础上,整车的轻量化以及续航表现都会有所提升。
据目前曝光的续航信息,据传小米SU7单电机版本的续航就能达到700km,远远领先于同级别大部分车型。除了续航和操控的优势之外,小米SU7的电机也达到了220kW,对比同级别车型而言,仍然是这一级别市场中的头部水准。
这也将意味着,无论是从空间、安全,还是从动力性能和操控,或者从续航的维度来看,小米SU7入门版车型都拿出了30万智能电动汽车该有的性能素质。
虽然目前关于新车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产品信息仍然处于保密阶段,但业内纷纷猜测,在小米SU7上小米的“杀手锏”澎湃OS或将上车。这样一来,小米在智能场景生态上,就有着同级别车型无可比拟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我们看来,最终小米SU7的起售价,即使定在25万起这一主流价格区间,也有着超越同价格区间产品的优势,而顶配车型更是有激光雷达、双电机等配置加持,小米SU7显然做到了30-40万级智能电动汽车该有的样子。
红点观察
当雷军押上了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决心All in造车,这与其说小米汽车是雷军的荣誉之战,倒不如说这是小米集团的高端化之战。
因此,这也注定了小米SU7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意义非凡!
当然,先破而后立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但从小米汽车的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来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高端化的征途中,雷军及小米仍然能通过一台真正的“好车”,而不是性价比与用户交朋友。